徐渭五十三岁出狱后才开始他真正的具有历史意义的文艺创作活动。徐文长的文艺创作所涉及的领域很广,诗文、戏剧、书画全才。自认为“书法第一,诗第二,文第三,画第四”。其共同的特征就是:艺术上绝不依傍他人,喜好独创一格,具有强烈的个性,风格豪迈而放逸,而且其诗作平白浅尽,具有民间文学的倾向性。
徐渭(1521-1593),自文长,号天池,又号青藤,山阴人。徐渭一生坎坷,早年丧父,中年丧兄,家境贫寒。屡次应试不中,后因参加抗倭战争,成为浙、闽总督胡宗宪幕僚。后胡遭弹劾并在狱中自杀,徐渭听说后,精神几近失常,竟因误杀自己的妻子而入狱。出狱后,徐渭曾自杀九次,几近癫狂。晚年极其贫寒,靠卖画为生,生活凄惨,73岁离开人间。
徐开大写意画风,奔放淋漓,“无法中又发“乱而不乱”。在墨法的水法上,功力深厚,惯用生纸,不是水破墨,就是墨破水,层次分明,虚实相生,水墨淋漓,生动无比。在画上尽情泼、点、渍、破。气势纵横奔放,不拘小节,笔简意赅,极富韵味。他的书法造诣高,跌宕纵横的笔姿有助于绘画的巧妙变化,如画墨荷,葡萄似狂草,大刀阔斧,纵横驰骋,洋洋洒洒,没有深厚的书法功力是难以达到的。
▲ 徐渭 《葡萄图》
不求形似求生韵
世间无事无三昧,老来戏谑涂花卉。藤长刺阔臂几枯,三合茅柴不成醉。葫芦依样不胜揩,能如造化绝安排?不求形似求生韵,根拔皆吾五指栽。胡为乎区区枝剪而叶裁?君莫猜,墨色淋漓雨拨开。
——《徐文长集》卷五
徐渭的泼墨写意花鸟画,皆一挥而就,别开生面自成一家,一切尽在似与不似之间。笔下的四时花木,用勾、点、泼、皴等多种笔墨形态,将牡丹之雍容 、紫薇之隽秀、竹子之萧疏、霜菊之孤傲、寒梅之挺洁的神韵刻画的入木三分,分别舒展九尺与五尺的梧桐和芭蕉,直冲画外,不见首尾,与密如骤雨的葡萄、虬如蟠龙的藤蔓构成了巨大的张力,充溢在画面中的纵横之气和豪放境界更是前所未有。他的水墨葡萄,串串果实倒挂枝头,水鲜嫩欲滴,形象生动,叶子以大块水墨点成,风格疏放,不求形似。丰富的运动轨迹与浓淡、徐疾、大小、干湿、疏密程度各异的笔踪墨韵,无不具备振笔急书的即兴性和不可重复性,呈现出中国绘画中最为强烈的抽象表现主义。
如他自己所说:“不知画病不病,不在墨重与轻,在生动与不生动耳”。他笔下的南瓜、菊花图,一气呵成,驱墨如云,气势逼人,同时又恰如其分的驾驭笔墨,轻重、浓淡、疏密、干湿极富变化。墨法上既呈随意浸渗的墨晕,又见控制得宜的浓淡。虽然被徐渭自称“戏抹”,然而在写意中仍生动的传达出了花果的不同秉性和生韵。它的梧桐图,只以泼墨笔法绘其一小部分,却有使人联想到挺拔正直的参天梧桐。正如翁方纲所说:“纸才一尺树百尺,何以著此青林庐。恐是磊落千丈气,夜半被酒歌嘘唏。”
书中有画,画中有书
徐渭的泼墨写意画简直就是一幅慷慨淋漓的苍劲书法。正如张岱所言:“今见青藤诸画,离奇超脱,苍劲中姿媚跃出,与其书法奇绝略同。昔人谓摩诘之诗,诗中有画,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余谓青藤之书,书中有画,青藤之画,画中有书。”(《陶庵梦忆》)他的《墨葡萄图》,墨的浓淡显示了叶的质感,题诗的字体结构与行距不规则,如葡萄藤蔓一样在空中自由延伸,书与画融为一体。
徐渭曾做一幅《梅花蕉叶图》,将梅花与芭蕉放在一起,并且在画上题写道:“芭蕉伴梅花,此是王维画”,显示徐渭与王维在这幅画构图上的源流关系。王维的雪里芭蕉,雪的清寒与芭蕉的空心,带出一种禅味。而徐渭更突出一种超越时空的主体解放性。
▲ 徐渭《梅花蕉叶图》局部
他的《榴实图》缘物抒情,五绝题诗,批露出作者怀才不遇之慨,提跋书法亦做连绵飞动的狂草,一气呵成,不可遏制,与其绘画相一致,笔墨痛快淋漓,极富变化。榴实水墨渲染破壳,信笔点染榴籽,干湿浓淡层次丰富,枝条以正锋行笔,从上向下运行,笔道由粗变细,在瘦笔中又蕴含破笔与断笔,形成笔断意连,无限伸展的走势。这称得上是一幅将书法与画法高度融合的杰作。
性与梅竹宜
“牡丹为富贵花,主光彩夺目,古昔人多以勾染烘托见长。今以泼墨为之,虽有生意,终不是此画真面目。盖余本寠人,性与梅竹宜,至荣华富贵,风若牛马,弗相似也”
——《徐渭题花卉》
徐渭一生命途多舛,遭遇坎坷,晚年悲苦凄凉,形影相吊,他笔下水墨正是其身世写照。他的泼墨牡丹,不拘于牡丹的富贵高雅,色彩绚烂,常以水墨绘之,有意改其本性,其目的是有赋予牡丹清雅脱俗的格调和神韵,所谓“从来国色无装点,空染胭脂媚俗人。”
其他如《三友图》中的松竹梅,傲寒挺立,《雪竹图》中的竹枝,不畏风雪,象征了画家自身在人生历程中遭遇的种种凄风苦雨。如同其诗中所说:“独有一般差似我,积高千仗恨难消”。作者似乎要着意渲染一种寒意,只是在这凛凛寒意中,蕉、梅、竹、松才倍添了一种精神。他曾赋诗曰:“少年曾负请缨雄,转眼青袍万事空。今日独余霜鬓在,一肩舆坐度居庸。”
画,正是文长一生坎坷的写照,照出了他的今生,与来世。
▲ 徐渭《三友图》
相关词条
大写意
大写意画以草书入画,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造型观和境界观。大写意画既是高度自我的艺术,又是高度忘我的艺术。
大写意早在唐代就有以泼墨著称的画家王恰,南宋大家梁楷的减笔人物,开启了元明清写意人物画的先河;北宋山水画出现了富有诗情画意和文人情趣的“米氏云山”的山水小景画,揭开了写意山水的序幕。徐渭在水墨大写意花卉画方面创造性的贡献尤为突出。明以后,这种写意的美学主张已逐渐发展成熟成有传人的大写意画派。
▲ 梁楷《李白行吟图》
破墨法
大写意中最常用的墨法。由于生宣纸的渗化性与排斥性,水的含量以及落笔的意先后不同,可使浓淡之墨在交融或重叠时产生复杂的艺术趣味。具体讲可分浓淡互破、枯润互破、水墨互破等,而这其间含水量、速度、落笔相隔之时间、纸性与墨质、笔类与笔型都起着不同程度的作用。如鲜墨清醒华滋,宿墨古朴而浑厚,胶墨凝重而生涩,用破墨法都会产生极不同的效果。因此墨法的掌握需要的是实践与个人经验的不断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