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帖简介晋•王羲之 — 兰亭序

王羲之(三○三~三六一),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五三)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作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下序文手稿《兰亭序》,共二十八行,计三百二十四字,笔墨圆熟,牵丝流畅,技法几臻完美,是后来行书法的典范。

原帖欣赏

1 2 3 4

临摹作品导读

书法史上,东晋的王羲之被尊为“书圣”,而他的《兰亭集序》则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那么,问题来了,究竟是什么使得诸多光环集于他一身。是他写的最好,还是另有原由?长期以来,我们总是用我们今天的视角和价值观念去臆想古人和历史,所以常会闹出许多笑话。其实,就王羲之而言,他的影响和神圣的地位,除却由于他个人的才情、身世、家族的关系之外,更重要的是与后来唐太宗李世民的推崇有直接的关系。用现在的话说,李世民应该是王羲之的“铁杆粉丝”。他自己也学习王氏一门的书法,并称其为“尽善尽美“。因此才有了后来收罗王书、摹写《兰亭》,乃至于传说中的以《兰亭》陪葬等故事与传说。凡此种种,无不说明王羲之的声名鹊起,的确是从这个时期正式缘起的。而且,这个倡议者恰恰正是作为皇帝的李世民。但我们必须指出的是,他对王氏的隆重推出,更多的还是出于政治的人伦准的,因为书法(文字)有“成教化,助人伦”的特殊之功用,尤其是身为皇帝的文化选择,一定带有鲜明的导向作用。或者说,恰恰是王氏“不激不厉”的书法范式正好合乎了他们选择的标准。并在后来代代传承,因循日久,乃至渐成定则。由此看来,中国古代的一些文化与艺术问题,多半与政治、伦理相牵挂。所以,我们今天总以艺术的视野去说古代的书法,那么,所出现的问题就不足为怪了。

正由于《兰亭集序》的崇高地位,历来临习者众,而且名家辈出,并成为书法史上一道奇异的文化景观。家新此临,忠实原作,亦步亦趋。偶见性情,又立刻打住。尤其是以大字示之,更增加其难度。但其用笔丰富、结体自然、通篇一气呵成,一扫临习《兰亭》的陈陋与因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