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踵而來的是法國人伯希和。他從吐木休克和庫車已經攫掠了許多珍貴文物,其中有用庫車早期文字所寫的佛教經典。在敦煌密室裏,伯希和翻閱了三個星期,將斯坦因遺漏未取的全部精品捆載而去,付出的代價仍然是區區500兩白銀。同時,他還逐洞攝影,編印出六大本《敦煌千佛洞壁畫集》。幾年後,千佛洞被白俄士兵嚴重破壞,竟使這批照片成了反映幹佛洞壁畫原貌的稀有資料。
日本人吉川小壹郎和橘瑞超從這裏騙走了約600份經卷,俄國的鄂登堡不僅盜走許多彩色塑像,還盜走了200多份手稿。
美國人來到敦煌時,這裏易於攜帶的文物已經不多了,因此他們把註意力轉向大型壁畫和雕塑。1924年,蘭登·華爾納用樹膠粘走36方唐代壁畫,還盜走壹尊精美的盛唐彩塑菩薩像,又在涇州下王母廟石窟盜走七個菩薩頭像、壹段唐代菩薩殘軀,在居延海黑城子盜走壹尊彩塑佛像、幾方壁畫。由於增加了這些文物,哈佛小小的福格博物館頓時身價百倍。次年,野心膨脹的華爾納又帶著大批膠布,企圖粘走完成於公元538至539年壹個洞窟的全部壁畫,由於當地憤怒的百姓群起攻之,才未能得逞。
據統計,現在敦煌遺書在國內僅存2萬件,而英國有1.37萬件,法國巴黎國立圖書館有6000件,俄羅斯聖彼得堡亞洲民族研究所有1.2萬件,英國印度事物部圖書館約2000件;此外,日本、美國、瑞典、奧地利、韓國也有敦煌文物收藏。除此之外,黑水城的西夏歷史文化遺跡、樓蘭古城遺址、於闐古國遺址、龜茲石窟、高昌佛教遺跡、怯盧文木簡和西北的魏晉簡牘,疊遭劫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