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隶书(今隶)的基本笔画及其书写方法解析

我们学习书法都是从临摹古人法帖开始的,但是,学习方法各有不同。大多数初学者忽略“读帖”环节,翻开字帖“照猫画虎”,始终不得其“法”,久而久之染上了“描、画”的习气,这种方法是错误的。正确的学习方法应该先“读帖”,深入揣摩古人的用笔要领,从一点一画学起,待各种笔画的书写要领掌握之后,再集画成字,这种方法才是唯一正确的方法。需要强调的是:临帖,第一是要把帖中的每一个字拆开,琢磨每个笔画是如何写成的,其次才是观察字的结构。这一点往往被一些人颠倒。也就是说:允许临摹的字形与字帖上的字有差别,甚至差别很大。但是,不允许每一笔画的形体特征与字帖上的笔画有较大差距。这样临习出来的字,乍看字形不像,细品笔笔皆像,说明你的方法是正确的。如果字形、点画都相像,说明你成功了。隶书,是书法家的必修课,它的笔法对楷书、行书、草书的创作会起到极大的影响作用。

隶书 又称佐书,它是由小篆递变而来的一种书体。秦始皇时期,官方文字使用小篆,正式公文都用小篆书写。由于公文繁多,篆书的书写缓慢,影响了工作效率。于是,一些“隶人”(底层小官吏)和“书佐”(主管公文的佐官)在抄写非正式文稿时,把小篆圆转修长的笔画拉直缩短,把圆润对称的笔画改成方折,使之书写起来更加便捷,且易于辨认。因此,后人把这些“隶人”和“书佐”使用的,由小篆简化、变形而来的这种书体称为“隶书”或“佐书”。

传说:有一位叫程邈(miǎo)的小官吏,因得罪了秦始皇而入狱。他在狱中耗时十年,研究整理了三千隶书常用字,得到了秦始皇的赏识,因此,程邈获得了赦免,并被封为御史。从此,隶书开始在秦朝使用。

隶书从篆书演变而来,经过春秋、战国、秦朝,到汉朝已经成熟。西汉时期,小篆、隶书并用,但小篆逐渐衰落,而隶书逐渐兴起。到了东汉时期,隶书成为了官方文字。当时,碑刻盛行,碑文多以隶书书写,于是,“汉碑”便成了后人对隶书的代称。为了把秦时期的隶书和两汉时期的隶书区别开来,后人又称秦朝的隶书为“秦隶”或“古隶”;把汉朝的隶书称为“汉隶”或“今隶”。

今隶(汉隶),把篆书中的弧画拉直缩短,并打破了篆书对称的字体结构,还增加了撇、捺、折、钩、提等笔画。定型后的隶书,形成了横、竖、撇、捺、折、点、钩、提等八种基本笔画,为后来楷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隶书的形体特征,为扁方形,高和宽的比例大约在三比五左右。个别上下结构和上中下结构的字,会打破正常的高与宽的比例关系。

2本节以汉代《曹全碑》为范本,详细解析隶书基本笔画:横、竖、撇、捺、折、点、钩、提等八类笔画的书写要领。

1.横画( 两种)

从左向右书写的横势笔画。横画有两种:一是平横 ;另一种是带有波磔(zhé)的波横。平横画,笔画两端都是藏锋;波横画,左端藏锋,末端露锋。

3(1)平横 是两端藏锋的平直笔画。书写要领:逆锋起笔,中锋行笔,回锋收笔。与其他笔画搭接时,搭接一端可省略逆锋起笔或回锋收笔的动作。

45(2)波横 带有波磔(zhé)的,末端露锋的横势笔画。书写要领:逆锋向左下方起笔,然后向右上方回转、偏锋行笔、驻笔下沉,最后侧锋向右上方空中出锋收笔完成。此画,要有一波三磔的动感。波横,在每一个字中只能使用一次,切忌出现两个或更多的波横(见图25)。

6 72.竖画(一种)

从上往下书写的下垂笔画。书写要领:向上方逆锋起笔,回转后,中锋行笔,下端回锋收笔。行笔时,用力要均匀。

8 93.撇画(两种)

一种是斜撇,另一种是竖弯撇。

10 (1)斜撇 是从右上方向左下方书写的斜势笔画。书写要领:逆锋起笔,回转后,由中锋经偏锋,逐渐向侧锋过渡,以侧锋向左横势行笔,终端回锋收笔完成。

1112(2)竖弯撇 是竖势转斜势的撇画。书写要领:先写一段竖,然后就势偏锋向左横斜势弯转,终端回锋收笔完成。

13 144.捺画(两种)

从左上方向右下方书写的斜势笔画,有斜捺和竖折捺两种。捺画,有倾斜角度和波磔的小弧度弯曲变化;此画上端藏锋,末端露锋。

15(1)斜捺 是从左上方向右下方书写的斜势笔画。书写要领:顺锋起笔,中锋行笔,驻笔转偏锋横势运行,末端向右上方空中提笔出锋完成。

注意观察下面字中的斜捺笔画。

16 17(2)竖折捺 是由竖向横势转折的捺画。书写要领:先写一段竖,然后转折向右行笔,转折后呈捺画形态,末端出锋收笔完成。

注意观察下面字中的竖折捺笔画。

18 195.折画(两种)

由横或竖转向竖或横的方折笔画。折画有横折、竖折两种。

20
(1)横折 是由横转向竖的方折笔画。先写横,然后就势侧锋向下转折。

2122(2)竖折 是由竖转向横的方折笔画。先写竖,然后转向横,末端回锋收笔完成。前端或末端与其他笔画相连接时,可省略逆锋起笔或回锋收笔动作。

注意观察下面字中的竖折笔画。

23 246.点画(四种)

不同方向的点状小笔画,根据它的方向变化可分为:横点、竖点、撇点、捺点四种。 “点”画虽小,但是,它的起笔、行笔、收笔的动作不可缺失,只是缩短了行笔过程。

25(1)横点 呈横势的点状笔画。其书写要领与横画相同,只是短小而已。

26 27(2)竖点 竖势的点状笔画。它是竖画的缩短,书写要领与竖画相同,也要有起笔、行笔和回锋收笔的动作,只是比竖画缩短了行笔过程。

28 29(3)撇点 从右上方向左下方书写的点状笔画。书写要领:横切起笔,侧锋行笔,末端向右下方空中顺势掠出完成。

30 31(4)捺点 从左上方向右下方书写的点状笔画。书写要领:向上逆锋起笔,然后回转向右下方运行,末端向空中提笔出锋完成。

32 337.钩画(一种)

在竖的下端向左侧踢出的钩状笔画。书写要领:逆锋起笔,中锋行笔,出钩处稍拉长变细,然后向空中提笔出锋完成。这种钩画,在隶书中还未成熟,处于雏形阶段,因此,出现较少。当隶书演变成楷书后,钩画才正式成熟定型,成熟后的钩画,在楷书中有十余种之多。

34 358.提画(一种)

从左下方起笔,向右上方挑起的斜势笔画。书写要领:顺锋下切起笔,回转向右上方偏锋行笔,运行过程中逐渐提笔 ,末端向空中提笔出锋完成。

36 37隶书的大多数笔画,基本沿用了篆书中锋行笔的方法。但是,在横、撇、捺、折、提等笔画的书写过程中,创造性地使用了偏锋和侧锋,这是对篆书的重大改革。在创作实践中,我们可以大胆尝试偏锋、侧锋的混合运用,会产生别样的效果。

9.各种笔画练习(上行是《曹全碑》选字,下行是作者对临之作)

(1)横、竖笔画书写练习

38 40 39(2)撇、捺笔画书写练习

41 43 42(3)点 、折、钩笔画练习

44 45 46(4)各种笔画综合练习

4748 52 51 50 49在临帖之前,要熟读字帖然后动笔。读帖时,需要我们用心观察和判断,努力揣摩、还原墨迹原貌;要注意观察碑帖中因石碑残损脱落而产生的白色痕迹,这些痕迹往往和笔画混淆。如若在笔画中有脱落的痕迹,会使笔画变形。还有一些较细的笔画,在拓印过程中会丢失,这些问题要注意,以免产生对原帖误解。

大千早在30年代初已作《仿易元吉槲树双猿图》,直到81岁时又作《攀猿图》。六十年间曾画过不少猿画,其中应以敦煌礼佛后之槲树双猿图最负盛名。

旅美收藏家于士杰医师收藏中有一幅中堂张大千重彩写实工笔画《槲树双猿图》,落款為“易元吉槲双猿,寒斋旧藏,追拟其意,杳杳凄凄,别有彩摇云外,声袅月中之致,与原迹不同也。孝慈先生正之。乙酉嘉平大千张爰,並鈴有白印 “张爰之印” 及朱印 “大千” 二印。

53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