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汉景帝。时(前156一前141),鲁恭王刘余拆毁孔子旧宅以扩建宫殿,从墙壁中得古文写本《尚书》、《礼记》、《论语》、《孝经》等数十篇。
(2)汉宣帝时(前73一前49),河内女子发老屋,得佚失的《易》、《礼》、《尚书》各一篇,奏上。。
(3) 晋武帝太康二年。(281),汲郡有盗发魏襄王(或作魏安厘王)墓,得竹书数十车,多是古书传记。武帝司马炎命苟勗等校定编缀,以今文写之。流传下来的有《竹书纪年》、《穆天子传》等书。
(4)西晋时有人在离高山下得竹简一枚,上二行是姗抖书,没有人识得。司空张华以间束哲,束哲道:“此汉明帝显节陵策文也。”。
(5)南齐高帝建元元年(479),襄阳盗发楚家,得竹简书,以青丝编简,广数分,长二尺。后有人得十余简以示王僧虔,僧虔说:“是科斗书《考工记),《周官)所胭也。”又建元初(479-482),延陵季子庙有人掘出泉,泉中得木简。简有字隐起曰“庐山道士张陵再拜渴”。
(6)宋徽宗政和年(1111-1117)中,陕西有人发地得古瓮,中有东汉时竹简甚多,散乱不可考,独有章草书《永初二年伏羌符》完整。
以上并为古代文献传下来竹木简书发见的记载,实物全不存在,其书体形状,只有孔壁书、汉代古文经书中的若干字尚保留干《说文解字》、《魏正始三体石经》、宋代的《汗简》、《四声古文韵》等书内,其余不可踪寻了。《永初二年伏羌符》据说当时为太监梁师成所得,曾经摹刻上石,梁死后,原简和石俱亡失。,今天连摹刻的石本也看不到了。
我们真正能看到古竹木简书的实物及其影印本乃是近九十年内的事,其历次发见情况如下:
(1) 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瑞典人斯文赫定在新疆塔里木河下游古楼兰遗址得晋木简一百二十余枚。
(2)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匈牙利人斯坦因在新疆尼稚河下游古于阂废址得晋简四十余枚,又在古楼兰遗址得汉木简十九枚。1906-I908年(光绪三十二—三十四年)再在甘肃敦煌西北古长城遗址得汉晋木简七百余枚。
(3) 1908-1909年日本人橘瑞超在古楼兰遗址得晋木简四枚。
(4) 1913-1916年斯坦因在敦煌附近得汉木简百五十枚。
(5) 1930年西北科学考察团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河流域(古居延海)得汉简一万多枚。。
(6) 1930年黄文弼在新棍罗布淖尔得西汉木简七十余枚。
(7) 1944年前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及北京人学文科研究所合组之西北科学考察团在廿肃敦煌沙债得汉简数十枚。
以上都为解放前出土的竹木简实物,地区偏在西北一带,其中以斯坦因在敦煌所得的和西北科学考察团所得的两批数量多,内齐丰富,最为珍贵。可惜这两批古简已流人海外(英国伦敦博物馆和美国国会图书馆),我门仅能见到影印的图版。
解放以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党和政府重视文物保管和考古发掘工作。全国各地一批批新出土的古简纷呈异彩,数量之多,内容之富,远远迈越过去。地不爱宝,还在源源出现。现有总数多少,无从知道,今就一部分报道所知的略举如下,遗漏必多。
(1) 1951年湖南长沙徐家湾出土汉木札;长沙五里碑出土战国竹简三十八枚。。
(2) 1953年湖南长沙仰夭湖古墓出土战国竹简四十三枚。
(3) 1954年湖南长沙杨家湾古墓出土‘战国竹简七十二枚。
(4) 1957年河南信阳长台关古墓出土战国竹简二百二十九枚。
(5) 1959年甘肃武威磨咀子六号汉墓出土竹木简书《仪礼》四百九十枚。
(6) 1959年武威磨咀子十八号汉Q出木简一十枚。
(7) 1962年江苏连云港市海州出土木札二枚。
(8) 1965年湖北江陵县纪南城楚墓出土竹简三十七枚,约有二千多字;同出土的有越王勾践剑一柄。
(9) 1972年山东临沂县银雀山汉墓出上竹简四千九百余枚,初步整理出有《六韬》、《孙子》、《孙膑兵法》、《管子》、《尉缭子》、《晏子》、《墨子》及其他阴阳书等残简。
(10) 1972年甘肃武威出土木简七十八枚,木犊十四枚,皆关于医疗的记录。
(11)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竹简木簇六百余枚。
(12) 1972-1974年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河(古居延海)出土汉简近二万枚。
(13) 1974年江西南昌晋墓出土木简犊六枚。。
(14) 1975年湖北江凌凤凰山一六八号汉墓出土竹简六十六枚及文书工具(笔墨等)。一九七五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上竹简一千一百余枚,经整理出来有(编年记)、《南郡守腾文书)、(秦律)等八种。
上面所讲到的部分出土古简,少数已整理出来编印成书,好多还在整理之中。这些古简出土地区,“’及南北,包括新报、甘肃、内蒙自治区、河南、山东、湖南、湖北、江苏、江西等省,时代上自战国下迄晋朝,两者都超越了过去。内容有经传方技遗籍、官私文件和簿册等,书体有不同类别(下文详谈),可谓丰富多彩。
关于近代出土的一占简图录和考释书籍略列于下,以便参考。(1)《流沙坠简》、又(考释);(2)《汉晋西睡木简汇编》;(3)《长沙仰天湖楚简》;(4)《武威汉简》;(5)《武威汉代医简》;(6)《居延汉简甲编》;(7)《居延汉简释文之部》;(8)《居延汉简图版之部》(本书一于1957年台湾出版);(9)《木简残纸集》(日本二玄社印);(10)《睡虎地秦墓竹简》。其余法国人沙碗、马伯乐的敦煌简考释、美国人贝格曼的堵延简考古报告原书等,此处从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