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韭花帖# 请薛明辉老师直播点评 轮播

2015年12月4日,我们邀请到墨池入驻书家薛明辉老师进行了直播点评韭花帖的活动,现将活动录音资料整理发布,以惠及更多墨友。

韭花贴原文:昼寝乍兴, 輖饥正甚。忽蒙简翰,猥赐盘飧。当一叶报秋之初,乃韭花逞味之始。助其肥羜,实谓珍羞;充腹之馀,铭肌载切。谨修状陈谢,伏惟鉴察。谨状,七月十一日,状。

韭花帖1-略小

一、快乐狼

快乐狼

这件作品整个气息写得还行,但是仔细一看里边的细节,把握得还不是太好。特别是字的结体,有些细微的地方还不到位。

有些问题比较明显,在第四行,“充腹之馀”,“充腹”两个字我们分析一下,这个“充”字左边的撇呢,写的就是一个秃头不到位,这个“腹”的右边的捺呢,写的过于直白,我们如果对照一下原帖的话,原帖肯定不是这样写的。这个临帖一定要写得要细致,观察要细微。写的时候一定要写到位,什么是到位呢?说白了就是要尽量写的像,只有写的像才能去把握古人的精髓。

另,一些字势也不是太准确,比如说第一行,“甚”字,还有最后的这个“察”字,这个字的走势不是太准,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在哪里?我觉得这个用笔应该再沉稳一些、再平稳的一些,别写的那么燥。要观察这个字,它的间架结构、它的用笔起始啊,这些都要观察仔细,然后再去落笔,要从容一点。这感觉了就写的急了,比如说我们再看第三行“秋”字的捺,也有问题。秋字的那个捺显得有点过了。然后还有第二行的第一个字“简”,“简”的造型,门字中的两竖,一个竖和一个竖勾,分列在左右两侧,基本是平行的。但作者这样的写法和帖上的是不太一样的,这样写字势整个就斜了,向右倾倒了,我们在临帖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临帖的目的是什么,就是通过学习古人,对古人墨迹去领会,通过心摹手追知道古人是怎么去写字的。那么一定要写准确,特别是结构一定要写准确。如果不准确,一直错下去,字形想当然,差不多就行,这样的写下去,可能就距离古人就越来越远了。我们评判书法,是有标准的,这个标准是古人已经定下来的标准。我们现在去判断一幅字好不好,其实是有法则的,就是古人的经典法帖为我们制定的法则,我们就是按照这种法则去临摹,去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二、尚书房主人

1 2

尚书房主人是写了两幅,我觉得两幅字都有可观的地方,都有可取的地方。题跋多的那一张,会稍好一些。下面我们分析一下这里边有什么不足。

我觉得这位尚书房主人他对杨凝式原帖的字形把握的相对稍好一些,他的问题出在用笔上、点画上。

我们看一幅字的时候,第一是要看字法,字法就是字的是间架结构;然后是看笔法,笔法就是线条质量。这幅字的字法还可以,比较接近原帖。但是我感觉点画有点死,感觉不够灵动,没有原帖的那种顾盼生姿的那种味道,感觉太平了。

造成点画这个原因,可能是行笔的时候速度稍微慢了一点,都是一个劲儿的慢,是一种匀速的在运动,可能是还要一边考虑字形像不像,然后一边再去考虑点画到位不到位,结果造成毛笔就匀速在走,点画就显得平,不够精彩。这个问题也非常好解决,就是多写,如果写的多了,对字有感受的话,可能要比现在的效果还好一点。总得来说图二比图一的作品要强一些。

三、李丰

1 2

李丰朋友是用钢笔临的韭花贴,只是得了个大概。钢笔在临帖时在笔法上要求不能那么多,因工具的限制不像毛笔那样表现的那么丰富,所以我们不先说用笔,只在结构、字法上分析这两幅作品。

这幅临帖作品在点画之间的留白都不够,都太密,不透气,感觉不舒服。

另外很多的字都不到位,比如“輖”写得很仓促,结构不到位。“蒙”也是结构不到位。

其他的也觉得过于随意,图一“秋”字的那一捺,杨凝式在写的时候是非常潇洒非常流利的捺出去了,而李丰朋友在用钢笔写的时候就是轻轻一挑,中间没有交代,感觉太草率了。

我建议李丰还是用毛笔去写,因钢笔工具的限制,不可能表现出很多笔法的变化,在笔法上就比不过毛笔,如果用毛笔多写,收获会更大些,建议可以用狼毫或兼毫毛笔,耐着性子慢慢去写,收获会更大。

四、平阳老赵

平阳老赵

整体感觉,用纸包括印章,都是有种淡淡的很雅致的感觉,气息给人文雅的感觉。但其中还是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字要有向外的张力,因为杨凝式出自王羲之一路的行书,继承了兰亭序的很多东西,兰亭序的字法是非常优美的。但老赵这幅作品的字两边撑不开,中宫守得太死,字就写的像是缩在一起,仔细一下看单个的字,就像一个人精气神不足,天很冷,缩在那的样子。

然后我们再看用笔,字的用笔很单调,作者侧锋入纸后没有调成中锋,很多是侧锋就势在写,所以看着有些钢笔字的味道。毛笔的变化是非常丰富,侧缝入纸后是要马上调整成中锋,平常说的八面出锋,说的是笔在运动中的每一面都要和纸接触,从而保持中锋的状态,这个就是八面出锋。老赵的用笔可能只用了一面两面,有些单调了。

其中“充腹”的“腹”字一捺写得很变扭,收笔的时候下边出现很平的形状,类似于史平公魏碑的那个形状,而出在这里肯定是不对的。而最后的“陈”字重心不稳,向右倒了。

“状”字那一捺的捺角也有问题,这样的捺角在经典的法帖里是没有这种形状的,出现这种的捺角,把整个的格调拉下来了,要注意正确的写法,正确的收笔、出锋。

五、竹樂軒

1 2 3

这个作品用软件处理的太过了,没必要这样,软件处理过了图,很多细节的地方就缺失了。

我感觉临帖还是不要意临的好,还是实实在在对临,帖什么样,我们就怎样写,而不是自己发明创造,说是意临什么的,其实写得不像得话,你说是意临、背临都没什么作用,最终还是要在纸上看最终效果的。

用软件修过之后很多细节就看不太清。竹乐轩写了三稿,很用功,其中的意临稿是最不好的,本来杨凝式这个作品是非常文雅的,如同一个儒雅之士。杨凝式是世满腹的学问,还有点精神病,杨是一个天才,也是一个精神病,所以人称杨疯子。杨疯子这个字写得特别潇洒、特别流利,而意临稿与原帖的意趣相差太多,整个把字型都压扁了,线条转折时候都是圆弧度的转过来,称不上转折,与原帖相去甚远,整个字形扁了,就显得不美。我们首先把意临稿否了,再看第一稿和第二稿。

另两稿也是写得过于随意,手下小动作太多,有一些不必要的连带形成的迁丝影响了字的格调,杨凝式是没有那么多很随意的动作。行笔的速度是一张很匀速的快,这种匀速的快含有一些不应该的连带,字形不准,随心所欲的写。这种随心所欲的去写可能当时自己感觉挺好的,但正是写字进步的大敌。

仔细看,竹乐轩整个把字压扁了写,甚至有些边旁都改造了。我觉得临帖还是要忠实于原帖,对经典一定要有高山仰止的崇敬之意,从点画做起,一点一划要力求写的像。孙过庭在书谱中说的非常简单:“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意思是说临帖时候,看字一定要仔细,写的时候一定要非常精致的还原它。

竹乐轩朋友学书的方法和态度上要有改变,忠实原帖,要把原帖精彩的再现于笔下,这样学书道路上可能进步会更快些。

六、栾阳酒徒

滦阳酒徒

这个朋友和前面的朋友有一样的通病,就是在观察时不太仔细,笔下对于原帖气息的把握得还是不太好。

我们看“當”下面那个“田”字的写法,就是一竖加个勾的写法,这种写法可能是从褚遂良的唐代楷书里的写法过来的,是唐代楷书的一种很夸张、浮夸的写法,后来有人在写行书时也用这种写法,但杨凝式韭花帖里没有这样的写法。杨凝式的入笔是非常干净非常朴素的。“當”的这种写法,就把字的整个格调降下来了。

再者,“载”那个“戈”勾写得太直,太直,没有味道,应该中间要弯一点,勾要再往回一点,挑上去,要有点弧度,这样才好看,现在写得过于直白。

“羜”字,“助其肥羜”的“羜”字,上面的点也没有了,勾写得有些太浮夸了,很平稳的勾出去,不能那么夸张的去写。作者的写法不够尊重原帖,太随心所欲了,手下控笔能力还不是很强。一定要看得出,手上要表现到,做到有手有眼,才能写得更好。还有“花”字,杨凝式的“花”字留白留得是非常足的,他不可能把一撇连到那一竖上,这些细节一定要注意。

杨凝式的传世作品不是很多,一个韭花贴、一个卢鸿草堂十志图跋,一个神仙起居法,一个草书,一个接近颜体的行书,一个接近王羲之的行书,个性都非常鲜明的,我们一定要把握住特点,观察要仔细,下笔要稳,稳妥的去写,不能手下没有控制,随心所欲的去写,这样写收效甚微。临帖一定要仔细,一定要准确。

七、學冩蘭亭

學冩蘭亭

整个感觉写的比较少,写得不是太多,手下有生生的感觉,能够照顾住结体了,但手下的笔法又单调了。

整体笔法过于单调,太简单了,把杨凝式的笔法做了减法,减得太多,只是用了毛笔的尖在纸上行走,毛笔的特性,提按使转都没有表现出来,即使表现了,也表现得比较单调,比较片面。

韭花贴有几个版本,一个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一个在大陆,这两个版本还是有区别的,一个版本瘦一些,一个丰润一些,这位朋友可能找的是瘦的那个版本,整体行笔太单调,感觉像钢笔字的味道。

现代学写字,刚开始写字都是用的硬笔,我们对毛笔的接触是等到学书法了,才有意识的去使用,毛笔在现实中的实用性不强,受了钢笔的影响再去学毛笔,写时又不是那么深入地去写,那么有可能在写毛笔时会带钢笔字味道。

一定要多写,通过多写去除钢笔化。民国时候,一些老先生,虽然他们不是专门书法家,但笔下韵味很好,没有钢笔化的感觉,现在台湾的和日本的一些人,他们笔下的感觉也是这样。

钢笔味是对学书的一个大害,把毛笔中的一些特性一定要去理解,毛笔在纸上运动的轨迹,要八面出锋体现出来,才能做到点画更完整一些,那些字会好看一些。

对结体的把握还相对好一些,“肌”字上面一横的处理是自己的方法,和杨凝式无关,整体上讲就是用笔太单调了,一定要让字丰润起来。

八、雅农

雅农

临帖一定要细心,观察仔细,点画在什么位置,这些在古人已经做出了非常好的表率,如果放的不是地方,感觉就像五官错位一样不好看,举个简单例子,在“肥羜”的“羜”字,看看原帖是怎么写的,现在作者等于是造了一个字,这个字也不是“羜”,不知道是什么字了。

另外作品中这个“实”字,杨凝式留白很巧妙,留得很大,造成很险的险势,但又非常美。但雅农写得非常平庸,把留白都均匀化了。

整体的每个字都和原帖都似是而非的感觉,像,它也不像,说不像,大致又有些像,这样的方法像对自己的书法的提高,是非常缓慢的。

再看“盘”字的勾,右上部那个勾,写得太古怪了,完全是自己臆造出来的勾,直接把笔折过来,很别扭。临帖还是要观察仔细,写准确,这是临帖的最起码的要求。如果盲目地临帖,那就是抄书,最后出来是内容一样,其实写的还是自己的字,这对于自己的书法帮助帮助不大。

九、仁方閣(恕盦)

仁方閣(恕盦)

恕庵朋友的作品可能是今天晚上看到的作品中写的最好的作品了。从这个作品上(虽然是临帖),我们都已经看到恕庵朋友的功力已经是非常深厚了。

整个笔致的变化都很丰富,很好地把原帖的这些神采都给表现出来了。包括提按、使转,点画的粗细变化,写得都非常到位。今天这个是第九位了,前八位朋友可以仔细看一下。这位恕庵朋友绝对是高手,写的非常好。手下已经能够把握住原帖的笔法、字法,还有气息。很好的把原帖的风神再现于笔下,那么这样的作品,绝对是好的临帖作品。

当然里边还稍微存在那么一点不足。比如第一行的“饥正甚忽”笔划的转折处或是发笔处,骨节粗大,但是后边就没有这个情况了。可能作者刚开始写的时候太小心了,结果用笔的有点滞、有点迟,笔画就顺畅。

第一个字“昼寢乍兴”的“昼”写地高了点,但这些都是瑕不掩瑜。今天晚上,截至目前,这位仁方閣(恕盦)朋友是我见到写得最好的。就照这样去写,这样坚持下去,相信假以时日,肯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十、西北汉子在高原

1 2 3

“西北汉子在高原”的这个作品,写的就不如上一位朋友了。里边有些的字法不到位,笔法显得单调一些。

比如看“昼”、“寢”两个字写的都不到位。“寢”感觉收得太厉害,不够舒展,整个字精神风貌不够。“昼”字,杨凝式用的排叠法,一笔一笔排叠上去的,横与横之间是比较匀的,作者没有把握住这些东西。

再看那个“实谓珍羞”的实字,这个字杨凝式在写的时候一是留白非常大胆,留得非常足;二是下面实,上面留白,这个字有对比,他是在造势造险。但是我们看一下这个西北汉子的“实”字,下半部的“贝”字写得太靠左边了,这样处理,感觉就太平庸了。“实”下边的那个两点就是非常呆板的放在那里,不够精彩,就像人很木。点画在细微之处才看出功力的高低,所以这两点往那一摆,就感觉这个字没有一点精神。

还有“载切”的“载”字,右边的这戈钩不好写,一定要写出它的弹性,写到位。这个到位第一是指他的位置,位置要对,第二是指笔法要对。你这个太直,一直就感觉里边没有了味道。

“西北汉子”可能是平常写的也少。他的这个点画都太一致,就是用那一种笔致在写,就是用笔没有方向感。古人讲这个八面出锋,是指侧锋入纸后,让笔锋转成中锋,并一直保持中锋的状态,所以它里面有变化,是很丰富的。但西北汉子的这个用笔就单调了,感觉像楷书的那种,还是有点像钢笔字那种,不够丰富,一定要尊重原帖,一定要丰富。

薛明辉老师总评:

综上看了10个人的作品,最好的是恕庵朋友的那个作品,写得很精彩,能够把握原帖的特色,把原帖的精彩之处都再现出来了。其他朋友的作品,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不足。我觉得,这个临帖是写字的必由之路。不临帖,就没有出路。不临帖去写字,可能很爽,可以由着自己的性子去挥洒,但是没有什么效果,写了也永远不会有进步。

正确的临帖的方法很简单,就是要写像。第一字形要像,这就是字法的问题,间架结构一定要写到位,点儿在什么位置,横在什么位置,这个位置一定要找到、找对。第二点画要像,点画如果不像的话,用笔也是不对的。古人讲“用笔千古不易”,虽然这句话是有争议的,但用笔不对,点画出来是很难看的,就把这个字的格调降低了。所以要细心观察、揣摩,用不同方法去写,最终达到写像的目标。写像之后,还要把这个字记在自己的脑海之中,再试着去集字创作,最后达到烂熟于胸、随心所欲,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厚积而薄发”。

今天的作品点评就到此为止,我姑妄说之,大家姑妄听之。

(根据2015年12月4日墨池讲堂-薛明辉老师点评韭花帖录音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