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微信的朋友,最近常能看到诸如《垃圾堆里惊现著名画家!》、《中国书画总医院床位告急,众名家排队挂号!》等等的文章。
我等凡夫俗子,充其量也就是书画艺术的爱好者,面对如此有着煽动性、诱惑性的文章标题,自是把耐不住心中的好奇,点开拜读,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好无聊。姑且不论文章的观点是否站得住脚,所论述的内容是否属实,单单就是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那种浮气、戾气、怨气,扑面而来就让人有些不适应,看似是道貌岸然的艺术批评,却让人感觉是一种盲目、狭隘、自我地抒怀。看似是书画界敢于揭露黑暗内幕,批判丑恶现象的“英雄斗士”,却让人怀疑是在行“艺术批评”之名,博个人出彩之实。
打着书法批评的幌子博取噱头而已
好的艺术批评,有助于我们对艺术作品内涵及其意义的理解,有助于书画爱好者提高欣赏水平和鉴赏能力,也可以对书画作品做出科学的反馈,促进艺术创作的发展。人人都可以对艺术作品和艺术事件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和评论,也就是说对艺术进行“批评”是人人都有的资格和权利,可是对于这种资格和权利,我们不能太任性。将新闻爆料,绯闻轶事,甚至八卦般的说三道四、毫无根据的信口开河、出自嫉妒憎恨的攻击谩骂,都视为“艺术批评”,并冠冕堂皇地散布出去,这其实都是对“批评”的亵渎,对他人的不尊重。
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存在问题和不足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书画界也不是一片净土,它所存在的问题也不是孤立的,并非个案,在其它业界也都有存在。对于这种现象,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揭露和抨击,或因个人的学养、认识、阅历、观点有异,出现的“批评”会有所片面、武断,甚至失实,这些也都能理解。但是,我们“批评”的出发点如果不正,甚至心怀叵测,为赚噱头,博私利,滥用雷人的标题,去获取观者的眼球,提高什么点击率、传阅量,实则不应该。
我们经常能在书画报刊上看到“老斯说话”、“瑞田观点”、“陈履生微言”的文章,作者以微知著、以小见大地阐述着观点,行文语言不激不厉,娓娓道来,却观点鲜明、立场坚定,引领我们以平和的心态去看待书画界存在的问题,理性地做出自己的判断。这样的文章并没有什么雷人的标题,也没有什么骇世惊俗的内容,却深受读者的喜爱,贵在于作者能够恪守客观公正的原则,去说真话,讲道理。
雷人标题之现象,何止于媒体上的文章?似乎充斥于书画界的各个方面。一些书画家在简历中动辄就用国际、世界级协会、画院的主席、院长、院士等来描述自己,名片上印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席书画家、文化部画院院士”等头衔,真是“心有多大,头衔就有多大”。还有人往往以什么猫王、猴王、牡丹王等自称,或者在书画题款中直接落下诸如“象形书法第一人、天下第一梅”等,如此自称,堪与立“齐天大圣”旗帜的美猴王相提并论了。一些出版物《中国书坛宗师五人集》、《中国书画六大领袖人物》等也应运而生,拉名人作陪衬,利用媒体及出版物招摇撞骗。诸如润格、等级证书,装束怪异,艺术杂耍,先贤后裔等等,也皆为“雷人标题之现象”的范畴,可谓数不胜数。
以上现象似是你我眼中“江湖书画家”之作为,那么“名门正派”的也有雷人现象。前段时间有个院长说“黄宾虹是垃圾桶”的惊世骇俗之论,令众人目瞪口呆,如此信口雌黄,究竟为哪般?
艺术批评,我们尽可能的摧邪辅正、去伪存真,客观公正地谈些自己的看法和认识,以求有益于书画的良性发展,而不是出于某种自我需要,整个雷人的标题,弄个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内容来忽悠人,最终还忽悠了自己!
本文来自墨友【彭庆阳】投稿
曾发表于2015年6月24日《书法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