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墨友吴周剑

东汉著名书法理论家蔡邕在《书法九势》中有这样的论述: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所谓阴阳,即《易经》中所阐述的互补调和的变化规律。它体现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根植于每个中国人的心里,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不容置喙的重要作用。

640 (2)

书法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其本身又为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书法作品中的矛盾统一体现着渊远的哲学思想,制造矛盾和解决矛盾是书法创作的重要原则,既矛盾对立而又和谐共存,最终要让作品达到一种动态平衡。孙过庭在《书谱》中有言“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这最后的平正才是真正人书俱老时候的平正,此时书者化险绝而和谐共生,使得作品中既矛盾丛生而又“不激不厉风规自远”。

没有对比和矛盾关系,一副作品状如算子,这样的作品不能称之为书法。都把每个字写得很平正,横平竖直,像搭积木一样,神采在哪里?风格在哪里?这就仿佛盖房子的时候把房子都设计成火柴盒的样子,四四方方,这样的话建筑设计师的意义在哪里?而每一位书写者就是一个设计师,你要写出具有风格和神采的作品,而不是没有生气和活力的笔画堆砌。清代的馆阁体是这样作品的典型的代表,那段历史是书法史上的灰暗与倒退。笔笔中怯,没有质感和风神,观之乏味极了。

640 (3)

不论正书和行草,都要做到如此。不要以为楷书就是一笔一画,横平竖直。例如楷书中的欧体就是矛盾统一的代表。欧体以险绝著称,字势凌厉,险象环生却又处之泰然。“点如高空坠石”,悬崖之上的一颗石头,将坠还稳,险而俞平,观之过瘾。行草书更不用说了,一副没有矛盾关系,起伏平淡的行草书根本不耐细看,没有玩味的余地。

书法中矛盾统一无处不在,它体现在书法的方方面面:笔法、字法、章法、墨法,无不遵循这个规律。

笔法上,提按使转,起行收,每一处都充满着对比关系。方圆、曲直、藏露、粗细、正斜、轻重、缓急、提按、顿挫等等用笔技巧都在诠释着矛盾统一的原则。

字法,即结体上,有大小、高低、疏密、正倚、开合等等矛盾关系的存在。结体又称为小章法,需要作者去用心总结排布。点画呼应,顺势而生,平中寓险方为好的结体。不仅如此,一副字中出现相同的字一定要有变通,例如大家都知道的《兰亭序》中20来个神采各异的“之”字就是很好的范例。

章法上更要有制造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意识。粗看一张作品,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它的章法。章法上如果平了,就很难吸引人去关注其他用笔结字等方面。这一点在行草书中表现尤其明显。章法上强调虚实相生、对比呼应、有断有连、参差错落、动静结合、节奏变化、块面对比等等因素,章法吸引人,作品顿时增色不少。

墨法方面体现在浓淡、干枯、润燥、晦明对比之间。墨分五彩,事实上国画当中墨的颜色还不止五彩。这是我们伟大的先人的创造,用一笔水墨创造出丰富多彩的黑白世界。墨法与章法联系紧密,章法中的虚实轻重块面有时候要借助墨法来体现。

640 (4)

有了以上各方面的矛盾对比后,最重要的是让这些矛盾和谐共生,这就是统一观念。光有险绝,没有让这些因素和谐统一,画面感产生扭曲的时候,创作出来的必定是失败的作品。这是考验书者综合能力的环节,这就需要有一个提前构思的过程,做到胸有成足。解决矛盾的过程,还包括落款、盖印、题跋等手段。

综上,书法是一个矛盾统一的结合体。学习和欣赏书法,我们都应当懂得这一规律原理,并运用到实践当中。创作是极其艰难的,不仅要有对经典的深刻研习,更关乎个人才情的展现。我写下这些文字仅是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认识,真正能够做到也需要时日去掌握。愿与每一个热爱书法的你共勉。